文章目录

这首诗是卢仝隐居于少室山时,大约为唐宪宗元和八年(公元813年),在品尝友人孟谏议(孟简,当时为常州刺史)所赠新茶后即兴所作。其中的七碗茶诗句最令人难忘。卢仝tóng〈形〉(约795-835) 唐代诗人,汉族,“初唐四杰”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。祖籍范阳(今河北省涿州市),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(今思礼村),早年隐少室山,自号玉川子。他刻苦读书,博览经史,工诗精文,不愿仕进。后迁居洛阳。家境贫困,仅破屋数间。但他刻苦读书,家中图书满架。仝性格狷介,颇类孟郊;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,又近似韩愈。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。

全文

日高丈五睡正浓,军将打门惊周公。

口云谏议送书信,白绢斜封三道印。

开缄宛见谏议面,手阅月团三百片。

闻道新年入山里,蛰虫惊动春风起。

天子须尝阳羡茶,百草不敢先开花。

仁风暗结珠琲瓃,先春抽出黄金芽。

摘鲜焙芳旋封裹,至精至好且不奢。

至尊之余合王公,何事便到山人家。

柴门反关无俗客,纱帽笼头自煎吃。

碧云引风吹不断,白花浮光凝碗面。

一碗喉吻润,两碗破孤闷。

三碗搜枯肠,唯有文字五千卷。

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

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灵。

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

蓬莱山,在何处?

玉川子,乘此清风欲归去。

山上群仙司下土,地位清高隔风雨。

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,堕在巅崖受辛苦!

便为谏议问苍生,到头还得苏息否?

译文

太阳已高高升起睡意依然很浓,这时军将叩门将我从梦中惊醒。

口称是孟谏议派他前来送书信,还有包裹用白绢斜封加三道印。

我打开书信宛如见了谏议的面,翻检包裹有圆圆的茶饼三百片。

听说每到新年茶农采茶进山里,蛰虫都被惊动春风也开始吹起。

因为天子正在等待品尝阳羡茶,百草都不敢先于茶树贸然开花。

和风吹起来茶树好像长出蓓蕾,原来是春天之前发出的黄嫩芽。

摘下新鲜的茶芽烘焙随即封裹,这种茶叶品位极好很少见到它。

茶叶供奉皇帝之余还献给王公,怎么还能够送到我这山人之家。

我关上柴门室中没有一位俗客,头上戴着纱帽来给自己煎茶吃。

碧绿的茶水上面热气蒸腾不断,茶汤里细沫漂浮白光凝聚碗面。

喝第一碗唇喉都湿润,喝第二碗去掉了烦闷。

第三碗刮干我的胃肠,最后留下的只有文字五千卷。

第四碗后发出了轻汗,平生遇见的不平之事,都从毛孔中向外发散。

第五碗骨健又兼身清,第六碗好似通了仙灵。

第七碗已经吃不得了,只觉得两腋下微风吹拂要飞升。

蓬莱山,又在哪里?

我玉川子,要乘此清风飞向仙山去。

山上群仙掌管人间土,高高在上与人隔风雨。

哪里知道有千百万百姓的生命,堕在山巅悬崖受辛苦!

顺便替谏议探问百姓,到头来能得到喘息否?

注释

走笔:谓挥毫疾书。

孟谏议:即孟简,生平不详。

谏议:朝廷言官名。

打门:叩门。周公,指睡梦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曰:甚矣吾衰也,久矣,吾不复梦周公!”后代即把梦周公作为睡梦的代称。

“白绢”句:言军将带来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。

开缄:打开信。宛见,如见。

月团:指茶饼。茶饼为圆状,故称。

“闻道”二句:言采茶人的辛苦。

蛰虫:蛰伏之虫,如冬眠的蛇之类。

阳羡:地名,古属今江苏常州。北宋沈括《梦溪笔谈》:“古人论茶,唯言阳羡、顾渚、天柱、蒙顶之类。”《茶事拾遗》:“(张芸叟)云:有唐茶品,以阳羡为上。”

“仁风”二句:意谓天子的“仁德”之风,使茶树先萌珠芽,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。

琲瓃:珠玉,喻茶之嫩芽。

“至尊”二句:意谓这样的珍品茶,本应是天子王公大人享受的,现在竟到了我这样的山野人家来了。

纱帽笼头:纱帽于隋唐以前为贵胄官吏所用,隋唐时则为一般士大夫的普通服饰。有时亦指普通人的纱巾之类。葛长庚《茶歌》:“文正范公对茶笑,纱帽笼头煎石铫。”明文徵明《煎茶》:“山人纱帽笼头处,禅榻风花绕鬓飞。”

碧云:指茶的色泽。风,指煎茶时的滚沸声。

白花:指煎茶时浮起的泡沫。

吻:唇。

蓬莱山:神话传说中的仙山。

司:统率。

苏息:困乏后得到休息。